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乡镇动态>> 正文内容

大坪镇:百亩撂荒地“复耕还粮” 备耕复种正当时

时间: 来源:大坪镇 访问量:- 【字体:

  5月18日清晨,天还蒙蒙亮,大坪镇军寮村村民房瑶冷三尔携带耕作农具,与一众村民来到位于大古坳老寨的高山梯田边,望着这片年后刚刚流转承包来的近550亩撂荒耕地地,没做多想,一头扎进割草、清杂、通渠、蓄水等前期作业中,心理盘算着接下来的耕种计划。

丘志高 摄 (6).JPG

  “这里是我们村的撂荒地,有近300亩,旁边是大掌村的撂荒地,有250亩左右。”一个月前,眼前这些地还是杂草丛生,大古坳村党总支书记唐芒敢说。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大坪镇属少数民族山区镇,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多平地少,勤劳的瑶族同胞们依山而居,沿着山势从山脚到山顶开垦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梯田,海拔落差达700米,温差大。也正是这个原因,全镇普遍种植单季稻,5月开始备耕,10月收成。

  大古坳老寨村原住有200余户700余人,是个海拔600多米的典型高山村,周边与大掌村连片的耕地近3600亩,产业以水稻种植、稻田养鱼为主。多年来,在党的惠民政策下,大部分村民已搬迁到山下居住,目前剩余不到50人还居住在老寨,且传统农业产出的效益低,导致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外流,困扰着村庄发展,土地撂荒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丘志高 摄 (1).JPG

  “留在家乡务农收入甚微,外面机会多,青壮劳动力都选择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多以种田种菜为主,效率低、收益也低。”大坪镇党委书记黎艳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作为本地有名的农业产业基地,如今吃粮需要外购的村民人家却不在少数。

  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大坪镇坚持整治与发展相结合,采取“农户自耕、合作社流转承包、生产托管”等方式,在推动承包户种好责任田的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干部进村走访动员有条件的农户自行复耕复种,同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把撂荒地流转给有能力耕作的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经营,做到因地制宜、应种尽种。

IMG_20220518_103426(1).jpg

  早在2018年底,大坪村火烧排的500亩就已经通过流转承包的方式给到连南瑶族自治县瑶山水有机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复耕耕种。合作社的负责人房瑶冷三尔回忆道,在了解到大古坳老寨撂荒耕地的实际情况后,其和弟弟三番五次上门做群众工作,希望村民能签字同意流转承包,遏制耕地撂荒,稳定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带动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地还是你们的,村里重新整理然后发包流转或交由种植大户耕作,还是种粮食,每亩每年还能有300元租金收入。”大坪镇副镇长罗运平说道。在县公资中心和镇村的大力帮助下,合作社承包了大古坳村、大掌村550亩的撂荒土地,并于5月初组织了40余人进行复耕备种,日出而起,日落而归,迎着初夏的步伐,辛勤的劳作声让这片“沉睡”多年的土地重新焕发活力。

  撂荒地逐步变成“希望田”的故事,正在大古坳村上演。地还是那块地,但更多“有生命力的地”回来了。

丘志高 摄 (5).jpg

  大坪镇党委书记黎艳霞说:“大坪镇将发挥环村机耕路的交通优势,多措并举开展沿途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工作,并借助高标准水利建设项目,完善排灌配套设施,保障农田灌溉用水,实现“田还粮、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为粮食高产稳产提供坚实保障,同时打牢群众增收基础,全力守好人民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关稿件:

Baidu
map